本站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转载时均必须注明出处。(详情…)本站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转载时均必须注明出处。(详情…)中文Minecraft Wiki是完全公开的。请勇于扩充与修正内容!中文Minecraft Wiki是完全公开的。请勇于扩充与修正内容!Minecraft中文Wiki微博正在更新!或许有兴趣去看看?Minecraft中文Wiki微博正在更新!或许有兴趣去看看?想与其他用户进行编辑上的沟通?社区专页正是为此创建的。想与其他用户进行编辑上的沟通?社区专页正是为此创建的。翻译或创建页面之前,不妨看看译名标准化与Wiki条例页面。翻译或创建页面之前,不妨看看译名标准化与Wiki条例页面。需要管理员的协助?在管理员告示板留言也许可以帮到您。需要管理员的协助?在管理员告示板留言也许可以帮到您。
冰雪凍原
冰雪凍原(Snowy Tundra)是種少見的積雪的生態域。它總共有3個變種。這三個變種,再加上寒凍河流和寒凍海洋,是北極熊和流髑生成的地方。這裡唯一能夠生成的被動型生物只有兔子,有白色和黑白兩種。
描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一個相對廣闊、平坦、大量覆雪的少見生態域。杉木、芒草、蒲公英等植物很少見,並且會破壞雪層。這裡的草和樹葉呈現深綠色。湖泊較常見,如果沒有光照很快就會結冰;所以,任何在湖岸生成的甘蔗會掉落。熔岩湖也會在這裡生成,將周圍的雪層融化。
河流生態域可能會穿過冰雪凍原,不像其變種寒凍河流,河流不會完全結冰。
冰雪凍原和積雪的針葉林會生成雪屋。雪屋由雪塊組成,在雪地之中較難發現。在冰雪凍原生成的村莊由杉木建成,被雪層覆蓋,大型房屋內有儲物箱,裝有農業相關的物品,比如種子。[僅基岩和原主機版]類似寒凍河流和寒凍海洋,北極熊和流髑也能在冰雪凍原生成,流髑是骷髏的變種,射出的箭帶有緩速效果。
在這裡生存較為困難,因為物資稀少,且缺乏被動型生物。較少的杉木和橡木是僅有的木塊來源,維持水源也很麻煩,因為露天的水源若不用光源保護就會凍住。這裡生成的骷髏有80%機率會是流髑,射出帶有緩速效果的箭,使得玩家對付攻擊型生物更加困難,被激怒的北極熊(或者僅僅是接近帶著幼崽的北極熊)會對沒有準備的玩家造成致命傷害。冰雪凍原是一個寒冷的生態域,它會下雪而不是下雨,所以這裡(以及它的變種)不會有閃電。
變種[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總共有三種冰雪凍原變種。
冰雪凍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是標準且是最常見的變種。表現為典型的平坦積雪的平原,有著稀少的樹。雪屋能生成在此生態域中,北極熊和流髑也能生成在其中。
冰雪山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冰雪山地
Snowy Mountains
種類 |
積雪 |
---|---|
溫度 |
0.0 |
稀有程度 |
不常見 |
方塊 | |
數據值 |
DEC:13 HEX:D BIN:1101 |
ID名稱 |
minecraft:snowy_mountains
|
冰雪山地(Snowy Mountains)是比一般的山丘高的生態域,高度與山脈生態域相當,雖然地形生成並不穩定。雪屋和村莊在此生態域不會生成,但北極熊和流髑仍然生成。在山地的邊緣會頻繁生成洞穴。
冰刺[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冰刺(Ice Spikes)是一種表面生成大量冰磚尖刺的罕見生態域。除此之外,所有的草地被雪塊替代,並且冰磚「湖泊」也會生成。這些冰刺有兩種尺寸,一種矮而粗的,另一種則是高而細的。短冰刺生成比高冰刺的生成更多。短冰刺有大約10~20方塊高,高冰刺可以有50方塊高。在1.13之前,這個生態域是唯一有冰磚生成的生態域。雪屋和村莊在此生態域不會生成,北極熊和流髑仍然生成。
與冰雪山地相比,這個生態域的地形比一般的雪地更加陡峭,雪層仍然形成在雪塊頂部,使得積雪更厚。玩家可以在夜間露營在冰刺之上,從而避免大多數敵對生物的侵擾。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Java版(Alpha) | |||||
---|---|---|---|---|---|
v1.0.4 | 加入了冬天模式。創建世界時隨機應用覆雪或長草的主題風格。 | ||||
v1.2.0 | ? | 加入了真正的生態域,包括凍原和冰原沙漠。 | |||
Java版(Beta) | |||||
1.8 | ? | 生態域有大變動。遊戲中移除了一些生態域,比如凍原。詳情見此。 | |||
Java版 | |||||
1.0.0 | 2011年9月15日 | Notch發布了「雪生態域」的截圖。[1][2] | |||
? | 重新加入凍原,並且被更名為「冰原(Ice Plains)」。 | ||||
1.9 | 15w43a | 加入雪屋,聲稱在冰原和寒冷針葉林中。 | |||
1.10 | 16w20a | 加入了北極熊和流髑;都能夠生成在冰原及其變種。 | |||
冰原、冰刺和冰山不再生成大多數被動型生物。 | |||||
1.13 | 18w16a | 整理生態域名稱,主要是填補空格,並將「M」改為「變種(Mutated)」。 | |||
18w19a | 將冰原重命名為冰雪凍原。 | ||||
將冰山重命名為冰雪山地。 | |||||
將冰刺重命名為冰刺。 | |||||
pre5 | 將ID ice_flats 更改為snowy_tundra 。 | ||||
將ID ice_mountains 更改為snowy_mountains 。 | |||||
將IDmutated_ice_flats 更改為 ice_spikes 。 | |||||
1.14 | 18w49a | 新的村莊現在可以在冰雪凍原生成。 | |||
攜帶版(Alpha) | |||||
0.1.0 | 加入了生態域,包含凍原。 | ||||
0.15.0 | build 1 | 加入了流髑,可以生成在冰原。 | |||
攜帶版 | |||||
1.0 | build 1 | 加入了雪屋和北極熊,都只能在冰原生成。 | |||
基岩版 | |||||
1.10 | beta 1.10.0.3 | 加入了可以在冰雪凍原生態域生成的掠奪者前哨站。 | |||
原主機版 | |||||
TU5 | CU1 | 1.00 | Patch 1 | 加入了冰原和一些其他生態域。 | |
TU7 | 重新加入凍原,並被命名為冰原。 | ||||
TU43 | CU33 | 1.36 | Patch 13 | 加入雪屋和北極熊,都只能在冰原生成。 | |
TU46 | CU36 | 1.38 | Patch 15 | 加入了流髑,在冰原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