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craft Wiki

除另有声明,转载时均必须注明出处若簡繁轉換出錯,請以遊戲內為準请勇于扩充与修正内容有兴趣逛逛我们的微博沟通交流,欢迎到社区专页需要协助,请在告示板留言

了解更多

Minecraft Wiki
Advertisement
可列印版不再被支援且可能有渲染錯誤。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並改用瀏覽器預設的列印功能。
Disambig gray  本文章介紹的是熒幕上的資訊。關於其他用途,請見「除錯」。
Information icon
此特性為Java版獨有。

DebugScreen

一張顯示除錯資訊的截圖

除錯熒幕(Debug screen)透過F3鍵呼出,顯示區塊快取、記憶體使用、各種參數、玩家的目前座標和目前遊戲FPS圖表。除錯熒幕會在需要向其他玩家描述自己位置或監測遊戲效能時發揮很大用處。

説明

遊戲規則reducedDebugInfo設為true,或者在聊天設定中開啟了「簡化除錯資訊」選項,則只顯示帶星標記的項目。

除錯熒幕中,左側更多的是關於遊戲,右邊更多的是關於玩家裝置的系統資訊。

左側

名稱 描述[1][2]
版本* 顯示目前遊戲版本,無論它是否為原版,或者是否為快照版。
fps* 遊戲的目前幀率。幀率是以幀為單位的點陣圖像連續出現在顯示器上的頻率(速率),多個靜止的幀快速過渡形成連續的圖像,這是所有移動媒體的基礎。幀率通常用「幀每秒」(FPS)描述。
T(第一個)* 顯示最高可能FPS(不鎖幀時為「inf」)及目前畫質設定(「流暢」時為「fast」,「精緻」時為「none」),以及雲的顯示設定(「流暢」時為「fast-clouds」,「精緻」時為「fancy-clouds」,「關閉」時為「none」)。
B(第一個)* 顯示生物羣落過渡的距離。
GPU* 預計GPU佔用率(僅使用支援GPU計時查詢的顯示卡時可用)
ms ticks* 伺服器端上的一遊戲刻所花費的時間。
tx* 用戶端發送封包的數量。
rx* 用戶端接收封包的數量。
C* 熒幕上繪製的子區塊數/已載入區塊(包括強/弱載入)中的總子區塊數。
D* 用戶端的顯示距離。
pC* 待批處理的區塊數。
pU* 待提交至顯示卡的更新數。
aB* 批處理時可用的緩衝區。
E* 繪製實體數/載入區塊中的總實體數。
B* 未被使用,固定為0。
SD* 用戶端的模擬距離。
P* 繪製的粒子數。
T(第二個)* 載入區塊中的總實體數。
Client Chunk Cache* 所能載入的最大區塊數。
ServerChunkCache 所在維度中伺服器端載入到記憶體中的區塊個數。
維度 FC 目前維度強制載入的區塊的數量(FC=Forceloaded Chunk)。
XYZ X為玩家的位置相對0,0點偏東的距離(負值為偏西)。
Y為玩家(腳底)以方格計數的高度(處於主世界海平面高度時為63,熔岩層高度為-54,地獄熔岩海平面高度為32)。
Z為玩家的位置相對0,0位點偏南的距離(負值為偏北)。
Block 玩家目前腳底所處方塊的座標,同為XYZ格式。與上述XYZ值相近,向下取整。末尾的方括號中還顯示玩家位於區塊內部的位置。
Chunk* 該區塊在整個世界中的位置。當ReducedDebugInfo設定為true時,僅顯示玩家於區塊內部的位置。末尾的方括號中還顯示玩家目前所處區塊在對應區域檔案的位置,以及此區域檔案的檔案名。
Facing 玩家的朝向(東西南北或XZ軸的正負方向)。末尾的2個數字表示玩家的水平旋轉和垂直旋轉角度。
Client Light 用戶端的光照。第一個數字顯示玩家腳部位置的總光照等級。需要注意的是,此數值為天空光照方塊光照二者的較大值。但「天空光照」不代表遊戲世界中的實際光照,譬如是否處於夜晚、暴風雨等。
第二個數字顯示示玩家腳部位置能夠取得的天空光照。同樣有上述的注意事項。
第三個數字顯示玩家腳部位置來自其他方塊(如火炬)的光照等級。
Server Light 伺服器端的天空光照和方塊光照。
CH 描述用戶端目前在玩家目前X/Z座標處存在的最高特定方塊的Y座標。
CH:指用戶端地圖高度。
S:在此X/Z座標處最高非空氣方塊的Y座標。
M:在此X/Z座標處最高的任意液體材料阻止運動的方塊的Y座標。
SH 描述伺服器端目前在玩家目前X/Z座標處存在的最高特定方塊的Y座標。
SH:指伺服器端地圖高度。
S:在此X/Z座標處最高非空氣方塊的Y座標。若非內置伺服器端,此值以問號顯示。
O:該X/Z座標處最高的材料阻止運動的方塊的Y座標。若非內置伺服器端,此值以問號顯示。
M:在此X/Z座標處最高任意液體材料阻止運動的方塊的Y座標。若非內置伺服器端,此值以問號顯示。
ML:該X/Z座標處最高任意液體材料阻止運動且非樹葉的方塊的Y座標。若非內置伺服器端,此值以問號顯示。
Biome 顯示目前所在的生物羣落
Local Difficulty 顯示玩家所在區塊的遊戲難易度。由於一個錯誤,括號內的數字總是為0。
Blending 顯示地形生成器的模式。如果使用舊的生成器顯示為Old,如果使用新的生成器則不顯示。
NoiseRouter 顯示用於生成地形和生物羣落的雜訊值。
T(Temperature):温度。用於生物羣落的放置,不影響地形。
V(Vegetation):植被,即濕度。用於生物羣落的放置,不影響地形。
C(Continents):大陸性。用於區分海洋與陸地,決定生物羣落的放置。
E(Erosion):侵蝕度。決定地形的平緩程度,此值越高表示地形越平緩。
D(Depth):深度,隨高度變化,用於生物羣落放置。
W(Weirdness):奇異性。此值影響山脊性進而影響了地形的起伏,也用於決定一些生物羣落的放置位置,例如向日葵平原和冰刺。
PV(Peaks and Valleys):山脊性。即地形為山谷或山峯,與奇異性有關。
AS:原始密度值(即不加粗糙度)。
N:最終密度值(即加粗糙度)。
Biome builder 顯示雜訊值所對應的類別。
PV(Peaks and Valleys):地形類型,與山脊性有關。值可為Valley(僅河流生物羣落)、Low、Mid、High或Peak。
C(Continents):陸地類型,與大陸性有關。值可為Mushroom fields、Deep ocean、Ocean、Coast、Near inland、Mid inland或Far inland。
E(Erosion):侵蝕度。值可為0-6。
T(Temperature):温度。值可為0-4。
H(Humidity):濕度。值可為0-4。
SC 顯示生物生成的詳細資訊。
SC:目前可生成生物的區塊數。
M(Monster):目前生物容量中敵對生物的數量。
C(Creature):目前生物容量中動物的數量。
A(Ambient):目前生物容量中環境生物的數量。
A(Axolotls):目前生物容量中墨西哥蠑螈的數量。
U(Underground water creature):目前生物容量中地底水生動物的數量。
W(Water creature):目前生物容量中水生動物的數量。
W(Water ambient):目前生物容量中水生環境動物的數量。
M(Misc):目前生物容量中其他生物的數量。
Shader 目前生效的後處理着色器的檔案路徑(位於minecraft.jarassets/minecraft/shaders/post資料夾)。僅在後處理着色器生效時顯示。
Sounds 正在播放的聲音數量/最多可以播放多少聲音
第一對數字代表的普通的音效,如挖掘或放置一個方塊。第二對數字表示環境音效。
Debug charts* 吿訴玩家效能評測圖表或幀生成時間圖表是否可見。
For help* 吿訴玩家按F3+Q查看其他除錯內容的按鍵幫助,也可參閱下方資訊。

右側

名稱 描述
Java* 執行遊戲的Java版本,以及它是32位元還是64位元。
Mem* 遊戲使用的記憶體(和百分比),以及遊戲可用的最大記憶體。
Allocation rate* 遊戲分配堆積記憶體的速率,單位為MB/s。
Allocated* 從遊戲可用記憶體最大值中分配給遊戲的記憶體量,以及百分比。
CPU* CPU,包括它有多少執行緒,它的品牌和型號,以及執行速度(單位為GHz)。
Display* Minecraft熒幕的解像度、GPU品牌的名稱、顯示卡、OpenGL版本和玩家使用的驅動程式。
Targeted Block 顯示玩家指向的方塊、方塊的方塊狀態和標籤。只有當玩家正指向一個非液體方塊時才會顯示。
Targeted Fluid 顯示玩家指向的液體、液體的方塊狀態和標籤。只有當玩家正指向一個方塊或液體時才會顯示。
Targeted Entity 只顯示玩家指向的實體。僅當玩家正指向實體時才顯示。

效能評測圖表

使用F3 + 1可在右側呼出餅圖,實時顯示各項分析資訊。可使用1-9鍵放大查看某一項的詳細資訊。使用0鍵返回至上一視圖。

幀生成時間圖表

First image of TheMogMiner's frame time graph (1.8

Java版1.8.2-pre1引入的幀生成時間圖表,由TheMogMiner提供

使用F3 + 2可在左下角呼出幀生成時間柱狀圖,並附有每幀1/60秒和1/30秒的參考線。數據柱形的顏色從綠色到黃色再到紅色,表示幀生成時間越來越長。

網路效能圖表

使用F3 + 3可以在左下角呼出傳輸速率柱狀圖,並附有64B/s、1.0KiB/s、16.0KiB/s、1.0MiB/s的參考線以及最小、平均、最大速率[需要更多資訊]。同時在右下角呼出網路延遲柱狀圖,並附有500ms的參考線以及最小、平均、最大延遲。[需要更多資訊]

除錯組合鍵

按下大部分除錯組合鍵時,聊天框會顯示提示資訊。注意某些組合鍵,如F3 + NF3 + B等,不會打開除錯熒幕。

  • F3 + A:重新載入所有區塊
  • F3 + B:打開或關閉顯示實體的碰撞箱。同時顯示實體的朝向。如果實體被其他實體騎乘,還會顯示乘客的着落點。
  • F3 + C:以/execute in 維度 run tp的形式複製玩家目前的座標及旋轉角度。
    • 按住F3 + C10秒會導致除錯性的遊戲崩潰,並生成Minecraft崩潰報吿。
    • 按住Ctrl + F3 + C10秒會強制Java虛擬機崩潰,生成虛擬機崩潰報吿,而不是常規的Minecraft崩潰報吿。然而,對於某些鍵盤,它只能使用右側Ctrl觸發,而使用左側只會產生普通的崩潰。
    • 一些鍵盤可能不允許同時按下F3 + C(可能是因為它們在同一豎列中)。可以使用 http://keyboardchecker.com/http://www.alichaxun.com/jianpan 進行檢查。
  • F3 + D:清除聊天記錄(包括之前輸入的訊息和命令)(Java版1.11後,玩家仍可透過上下方向鍵查看輸入過的命令和訊息)。
  • F3 + G:打開或關閉顯示玩家周邊區塊的邊界。
  • F3 + H:打開或關閉顯示物品欄中物品的ID、工具的耐久度、盔甲的顏色值和地圖的放大尺寸。
  • F3 + I:將玩家注視的方塊/實體的數據複製到剪貼板。
  • F3 + L:生成、儲存效能分析數據。
  • F3 + N:在上一個遊戲模式與旁觀模式間切換。(在1.15及以下的版本中,則是在創造模式與旁觀模式間切換。)
  • F3 + P:開啟或關閉Minecraft失去窗口焦點時的自動暫停功能。
  • F3 + Q:顯示所有F3 + 按鍵的組合鍵。
  • F3 + S:將動態紋理(如紋理圖集、地圖等)轉儲到screenshots/debug/下。
  • F3 + T:重新載入紋理、模型、聲音及所有其他資源包內容。
  • F3 + F4:打開遊戲模式切換器。按住F3並多次按F4,玩家選定的遊戲模式可以在四種遊戲模式間循環。鬆開F3即載入選定的遊戲模式。
  • F3 + 1:顯示或隱藏效能評測圖表。
  • F3 + 2:顯示或隱藏幀生成時間圖表。
  • F3 + 3:顯示或隱藏網路效能圖表。

遊戲規則reducedDebugInfo設為true時,F3 + B(顯示實體碰撞箱)和F3 + G(區塊邊界)F3 + C(複製座標)和F3 + I(複製方塊/實體數據)無效。但長按F3 + CCtrl + F3 + C仍然可以導致崩潰。

歷史

DebugScreenAlpha

Indev版、Infdev版和早期Alpha版的除錯資訊

Java版Classic
0.0.2a在左上角加入了版本號。
0.0.9a加入了除錯熒幕。包括FPS(每秒幀數)和區塊更新。[需要驗證]
Java版Indev
?在選項選單中加入打開除錯熒幕的選項。
Java版Alpha
v1.1.0除錯熒幕不再出現在選項選單中,需要按住F3調出。
v1.2.3除錯熒幕現在會顯示座標。
Java版Beta
1.3除錯熒幕按鍵及其他功能控制變成按鍵切換狀態模式。
除錯熒幕開啟時所有生物的頭頂都會顯示其實體ID。這些數字可以隔牆看到,這使F3成為了一個方便的生物搜尋器。
1.7加入「f」座標,表示朝向。
1.8加入查看種子的功能。
移除了生物頭頂的實體ID,因為有些玩家認為這是作弊。
Java版
1.2.11.2-pre加入了生物羣落和光照等級資訊。
隱藏了多人世界中的種子資訊,顯示為「0」。
1.2.4按下F3(在Mac或部分筆記本電腦是Fn+F3)顯示的是不帶圖表的除錯熒幕。按下⇧ Shift + F3可以顯示帶圖表的除錯熒幕。(在Mac或部分筆記本電腦是Fn + ⇧ Shift + F3)。
1.3.112w18a玩家的速度以及是否接觸地面的資訊加入。
座標精確到小數點後5位。
12w21a刪除了種子碼的資訊,以/seed命令取代。
1.4.212w34a除錯熒幕的f:現在顯示玩家看着的方向。
按下P + F3在失焦時自動停止遊戲。
按下H + F3顯示物品的詳細資訊。
12w39aFl、區塊的x、z座標,以及更豐富的旋轉角度(f)資訊加入。
12w41a⇧ Shift + F3現在顯示效能評測圖表。
1.814w02a現在在主要方向後顯示玩家面向的座標軸:「朝向X/Z的正/反向」。
14w04a準心處顯示3條短的彩色線條來表示每個座標軸的正方向:X/紅色,Y/綠色,Z/藍色。
x座標軸現在將在玩家看向東/西時加粗,z座標軸同樣將在玩家看向南/北時加粗。
14w05a文字有了背景。
用更加易懂的標籤替換x, y, z, b, bl。
「Light」現在顯示腳部的光照等級,而非眼部。
14w06aX、Y和Z標籤從先前快照的「Feet」改為「XYZ」。
遊戲天計數器加入,每天日出時增加1。
加入顯示區域難易度:和平- 0.00,簡單- 0.75,普通- 1.50,困難 2.25(在某一個地方停留時間越久,數值越大)。
加入顯示玩家的旋轉角度,以角度和象限表示。
14w11a界面右側會顯示目前注視方塊的資訊,包括其ID和方塊狀態。
14w17a所有方塊都會在除錯熒幕右側顯示其資訊。
移除「面向X/Z座標正負方向」的資訊。
14w20a再次加入「面向X/Z座標正負方向」的資訊。
14w25bF3 + B現在會以藍色線條表示實體的目前朝向。
移除右側顯示玩家目前注視方塊的方塊模型名稱的線條。
14w29a「簡化除錯資訊」開關出現在聊天設定中,可簡化除錯熒幕中的內容。
reducedDebugInfo遊戲規則可用於開關除錯熒幕的簡化視圖。此遊戲規則覆蓋用戶端的簡化除錯資訊選項。
14w30a現在顯示繪製的區塊數量、不在視野範圍內的區塊數量百分比、OpenGL版本、顯示尺寸、GPU及其供應商。
在版本號後面加入了「Vanilla(純淨版)」。
1.8.21.8.2-pre1加入了FPS顯示,可以按下Alt + F3打開。
1.915w32a當玩家處於創造模式旁觀模式時,可透過F3+N來回切換。玩家需要擁有/gamemode的執行權限。
15w43a顯示更多資訊。
F3 + Q顯示所有F3 + 按鍵的組合鍵幫助。
F3 + F可將顯示距離增加1(範圍為2-32)。
F3 + ⇧ Shift + F可將顯示距離減少1(範圍為2-32)。
餅圖和FPS圖顯示時會有描述資訊。
重載區塊、聲音等等時,會出現提示資訊。
在使用特定的組合鍵如F3 + NF3 + B等時不會呼出除錯熒幕。
移除F3 + S組合鍵,曾用於重載聲音。
F3 + T現在重載所有資源包內容,包括聲音。
根據界面縮放設定,紅、藍、綠線的大小也會隨之變化。
16w05b在版本號後加入了「snapshot」字樣,例如:「16w05b/vanilla/snapshot」。
1.1016w20aF3+G切換顯示玩家周邊區塊的可視邊界。
紅、藍、綠方向線在對比度差的環境下會顯示黑色外邊框。
1.1318w11a現在按F3+C會將玩家的目前位置以/tp命令的形式複製到剪貼板中,但長按該組合鍵10秒後釋放仍會強制導致除錯崩潰。
18w14a現在在除錯崩潰前會給出一條警吿。
18w22cF3除錯疊加層現在會顯示玩家視角正對的流體,以與方塊區分。
pre6F3 + I會將方塊或物品的數據複製至剪貼板。
加入了有關整合伺服器中一所用時長的資訊,計算用戶端(tx)發送封包的數量及用戶端(rx)接收封包的數量。
pre7加入了「Looking at liquid」欄來顯示正對的流體的座標。
將「Looking at」欄重新命名為「Looking at block」。
「Targeted Block」資訊現在會穿過流體來靶向且會顯示至多16個方塊遠的方塊資訊。
加入了用以顯示至多16個方塊遠的物品資訊的「Targeted Entity」。
變更了F3 + I操作,現在該操作由⇧ Shift + F3 + I實現。現在已明確其複製的是目標方塊或物品在客户一端的數據。該操作所有人可用。
加入了按F3 + I來複製目標方塊或物品的伺服器端數據至剪下板的操作。該操作僅管理員可用。
1.13.118w30a現在可以透過Control + F3 + C強制觸發一次JVM(Java虛擬機)崩潰,而不是常規崩潰。
18w31a加入了用於目前維度與相關強制載入區塊的區域。
1.1418w43c現在按Alt + F3會顯示TPS(每秒刻數)。
加入了min/avg/max刻數來幫助尋找卡頓。
1.14.1pre1F3 + Esc現在可以暫停而不顯示暫停選單(如果允許暫停)。
1.1519w38a移除了chunk update。
1.1620w06a在世界垂直區域之外時,除錯選單不再顯示為minecraft:the_void生物羣落,而是隱藏生物羣落資訊。
20w18a加入了「SC」欄來顯示生物生成的詳細資訊。
20w20a加入了遊戲模式切換器,可透過快捷鍵F3 + F4打開。
F3 + N現在用於在旁觀模式與上一遊戲模式間進行切換。
1.1721w11a加入了生成、儲存效能分析數據的快捷鍵F3 + L
1.18exp1加入了「Multinoise」欄來顯示所處的多雜訊生物羣落使用的參數。
加入了「Terrain」欄來顯示所處的多雜訊生物羣落地形生成數值。
exp4加入了「Biome builder」欄來顯示所處的多雜訊生物羣落的詳細資訊。
21w38a在「E」欄加入了「SD」值。
1.18.222w03a加入了玩家所處區塊在區域檔案中的位置,及所處區域檔案的檔案名。放置在「Chunk」欄末新的方括號中。
「Chunk」欄中的玩家位於區塊內部的位置資訊移至「Block」欄末新的方括號中。
22w07a將「Terrain」欄合併進「Multinoise」欄,更名為「NoiseRouter」,並變更了其中一些字段所代表的內容。
1.1922w11a加入了預計GPU佔用率,但僅限支援GPU計時查詢的顯示卡可用。
「NoiseRouter」一欄中的「H」(Humidity,濕度)變更為「V」(Vegetation)。
加入了「Blending」欄,位於「Noise Router」欄的上面。
22w12a移除了F3 + FF3 + ⇧ Shift + F
22w16a加入了「Allocation rate」欄顯示堆積記憶體分配速率。
1.19.11.19.1-rc1「Blending」欄現在在玩家處於使用新地形生成器生成的區塊時消失,而非顯示Blending: New
1.19.4pre3加入了F3 + S,用於將動態紋理(如紋理圖集、地圖等)轉儲到screenshots/debug/下。
1.20.223w31a若玩家處於伺服器,SH一行中的值會顯示為問號,而不再顯示錯誤的值。
現在透過F3 + B顯示碰撞箱時,有乘客的實體會顯示乘客的着落點。
23w32a現在可透過Ctrl + F3打開網路效能圖表。
23w33a將「Debug」一行改為「Debug charts」,並變更了其格式。
修改了圖表的打開方式,改為F3 + 1F3 + 2F3 + 3顯示或隱藏指定圖表。如果相互間沒有衝突,圖表可以同時顯示,關閉除錯熒幕時,圖表佈局也會被保留。
除錯熒幕現在不再在切換圖表時關閉。

1.8前的圖例

名稱 描述[3][4]
C 繪製區塊數/總區塊數。統計所有的繪製操作:如果一個區塊繪製了兩次(例如因既包含水又有普通方塊)也會計數兩次。
F 所有在視野距離外載入的區塊數。計數所有的繪製操作。
O 透過隱藏面剔除算法移除的區塊數。計數所有的繪製操作。
E(第一列) 空區塊數。這些區塊因一至兩個原因而被跳過:要么區塊尚未被載入且未被繪製成多邊形,要么區塊在目前的繪製操作中沒有需要被繪圖的東西。統計所有的繪製操作。
E(第二列) 繪製實體數/總實體數。
B 未使用,總是0。或許以前用來統計因隱藏區塊而被移除的實體數。
I 不可見的實體數。
P 世界中的粒子數。
T 顯示裝置的最大FPS。
ALL 顯示載入的總實體數(包括生物和跌落物)
ServerChunkCache
ChunkCache
所能載入的最大區塊數。
x 玩家的位置相對0,0位點偏東的距離(負值為偏西),「//」後為玩家所在的區塊位置。
y 玩家以方塊計數的海拔高度63(62又7/8)是主世界的海平面高度,11(10又略高一些)是主世界熔岩池的高度,31是地獄熔岩海的高度)。座標取自腳踏高度而非視線高度(註:站在平地站立/潛行可以注意到其並未變化)。
z z指玩家的位置相對0,0位點偏南的距離(負值為偏北),「//」後為玩家所在的區塊位置。
f 玩家的朝向(0-3分別為:南、西、北、東),和玩家是否面朝X或Z軸的正方向。
lc 玩家所在區塊的最大繪製子區塊高度(使用立方形的子區塊,所以高度顯示都是16的倍數減1。)
b 玩家所在的生物羣落
bl 顯示除日月外由其他方塊(如火炬)所帶來的光照的等級。例如玩家與火炬身處同一方塊,此值為13而非14,這是由於玩家頭顱與火炬有1個方塊遠。
sl 顯示由天空帶來的光照等級。該值只顯示方塊的天空光照等級,不考慮夜晚、雨天造成的低亮度。
rl 顯示玩家頭部所在位置總共的實際光照等級,等於bl和sl之間的最大值。
ws 行走速度。
fs 飛行速度。
g 是否接觸地面,布爾值,當玩家觸碰地面時為true。
fl 玩家位置處可站立的最高方塊的y座標,站在半磚上如半磚時向上取整。位於在虛空上(腳下沒有任何方塊)時,會保持為0。
shader 目前生效的着色器的檔案路徑(位於minecraft.jar的「assets」資料夾)。僅在着色器生效時顯示。

你知道嗎

  • Biome值在虛空和高於建築高度限制時不會顯示。
  • 在後來的版本匯入在Alpha v1.2.0前(未引入生物羣落)生成的區塊,生物羣落「Biome」值顯示為「Ocean(海洋)」。
  • 在效能評測圖表(⇧ Shift + F3)中,一些選項的序號會高於9,且無法進入。同時按下兩個數字鍵也無法進入這些選項。

畫廊

參考

語言

Advertisement